close

undefined

自從上次買了IM03之後,就一直很想買個耳擴或DAC來用,當然也做了不少功課。先從自己的需求來看,我想要有DAC的功能又想要有擴大機的功能,所以選擇的方向就以綜擴為目標,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個朋友長期戴耳機聽音樂,某一天早上發現自己耳朵聽不太到到聲音,去看了醫生才知道自己因為長期使用耳機已經導致聽力衰退了,醫生說這是相當嚴重的警訊,因為聽力受損過重是無法回復的,如果繼續這樣傷害自己的耳朵,耳聾的機會相當高,加上他使用的耳機都是耳道式的,這對聽力的影響又更大了。我聽他說完之後自己也有點擔心,所以換個方式來聽音樂,我想這樣對耳朵的傷害也比較小一點。

新聞連結 : 長期戴耳機聽音樂 年輕時可能就聽損

 

由於對這個領域只是初入門的新手,所以光是品牌和功能的選擇就做了很多功課,不過最重要的切入點還是價格。預算並沒有很高,只有一萬到一萬五左右而已。主要也是因為沒有接觸過這類型的器材,擔心花了太多不必要的花費。討論音響的網站看了好多次,最後自己衡量了一下,決定就先買台綜擴來玩一下好了。我最主要是想從電腦聽音樂,電腦裡主要就是MP3和CD轉檔的FLAC,而現在又是數位當道,我也想嘗試數位流到底可以對音質提升有多大的幫助。所以希望一定要有支援USB輸入,也就是DAC的功能。再來就是PS3玩遊戲或看電影時可用,PS3有光纖輸出所以當然也要有支援光纖。再來就是可以有喇叭輸出,由於房間不大,所以對於推力大小反倒沒太大的要求。

 


 

接下來就開箱了!!

 

undefined

先看一下箱子,就是一般的電器紙箱。

 

 

undefined

配件就是電源線、遙控器、電池、說明書這樣。

 

 

undefined

主機本體用舒棉袋和保麗龍保護。

 

 

 

undefined

這是主機正面,面板應該是金屬製的,表面帶著科技感的髮絲紋。在主機右上方,有DSD字樣代表它也可以解DSD的檔案,但是只限制使用USB輸入,可以直接輸入不需要先轉成PCM,如果使用官方撥放程式TEAC HR audio player。可以直接讀取撥放5.6MHz的DSD和32bit/192kHz的檔案。在同軸輸入可以支援到24bit/192kHz的音樂檔案,而光纖輸入可以支援的數位音檔可以到24bit/96kHz,還是看一下表格比較清楚。

輸入方式 支援最高取樣率 支援位元率
USB DSD格式 2.8/5.6MHZ    PCM格式192kHz 16/32bit
同軸 32k-192kHz 16/24bit
光纖 32k-96kHz 16/24bit

 

有一點要注意一下,AI-301是沒辦法直接解杜比環繞音效的,如果像我光纖是要接PS3來看電影的話,在PS3或藍光撥放器那邊要在聲音輸出的設定裡改成PCM(位元流)輸出,要不然是聽不到聲音的。說到這裡,這點讓我有點扼腕,PS3前幾個禮拜讀取頭掛點了,所以原本最近計畫要買PS4的,結果新版的PS4取消光纖輸出了,高階的PS4 pro才有光纖輸出,所以我得等到11月PS4 pro上市才能玩PS4了,(傳聞GT sport也要在11上市,希望山內不要在晃點了,我上次說GT6的壞話是我不對,我會繼續支持GT的),其實也開始有點後悔,覺得應該買環擴的,哀,老毛病又犯了,功課做得不夠。

 

 

undefined

前面板的耳機孔是6.3mm的,如果是只有3.5mm端子耳機的朋友,千萬要記得買個轉接頭啊。還有不得不說一下這個音量旋鈕,它的轉動阻尼好像比較大,轉起來很重手,但是實際使用之後卻覺得還是重手一點好。還有最好是養成一個習慣,這個可能有在玩音響的前輩都知道,就是開機前和關機後都先把音量轉到零,開機後要播放音樂時再慢慢調整會比較好。有種情況是有時聽音樂開得很大聲,但之後結束播放後忘了轉小聲,下次可能換了另一個耳機(喇叭),直接以上次的播放音量播放,可能會直接傷害到耳機(喇叭)的單體,這是可以避免的,所以還是要養成這個習慣比較好。

 

 

 

undefined

主機後方端子一覽。AI-301除了一般的類比訊號RCA、數位的光纖、同軸、USB輸入之外,也可以使用藍芽和自己的行動裝置配對來播放音樂。

 

 


藍芽配對的方法:

第一次要跟手機配對時,主機訊號切到藍芽,手機藍芽也開了,可是手機卻找不到301沒辦法配對。由於說明書連簡體中文都沒有,所以在配對時摸索了一下,才發現要先把SOURCE(訊號來源)選到藍芽,接著按著SOURCE鍵不放約三秒後,訊號燈會開始閃爍,這時手機再來嘗試連線配對,應該都會成功,往後的連線幾乎是即開即連,成功率超高,而且它可以紀錄八組裝置,真的很實用,如果也可以發送藍芽訊號出去的話會更實用,不過可惜不行。


 

 

 

undefined

主機側面。

兩邊都一樣,一邊4個內六角螺絲鎖上去而已,這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工業風了。

 

 

undefined

看到這個輸出端子就知道以後要買的喇叭只能買被動式喇叭了,AI-301在接續8歐姆抗阻的喇叭時可以有30W的推力。

 

 

 

undefined

它也提供了重低音pre out端子(RCA)輸出,想要更好的低音可以在自己外接一顆重低音,從2.0升級成2.1聲道。

 

 

undefined

機身全部都是金屬打造的。使用之後才明白原因,這台綜擴在開機之後會愈來愈熱,我覺得已經有到燙的感覺了,D類放大不是不太會發熱嗎?? 打電話給店家,店員說 : 這是正常的,免擔心啦。我自己還是用風扇給它吹比較放心。

 

 

undefined

運作時溫度高,難怪要開這麼多散熱孔。

 

 

undefined

還買了一個USB2.0 typeB傳輸線和一個6.3轉3.5的轉接頭,沒有買什麼高檔貨,原因是怕這中間的差異自己聽不出來,這個錢不就白花了。

 

 

undefined

一切就緒,那麼接上轉接頭和耳機就可以開始聽音樂吧?

當然也不是那麼簡單,如果要用電腦當播放器的話,要先從TEAC官網下載驅動程式安裝到電腦上,這樣電腦和AI-301它們才能找到彼此的存在。tusky_023.giftusky_022.gif

 

接好USB線,軟體安裝完畢後再開機,電腦就會找到AI-301DA,這時就把它選為預設裝置。

 

在【支援的格式】選單下,可以看到裝置可解碼及支援哪些格式的音樂,上面圖示是預設的狀態,雖然有DTS和Dolby Digital但是如我前面說的,AI-301並不能解碼這類的檔案格式。至於取樣率我只勾到96kHz而已,因為我沒有192k的檔案,所以勾了也沒什麼用,之前我試過勾192kHz,結果有時聽CD會冒出一些雜音,取消之後雜音就不見了。

 

 

 

【預設格式】這邊我也只選到CD品質而已,原因同上。手邊最好的音樂檔也只有CD而已,所以勾到那麼高也沒什麼幫助,以後有這類型的檔案可聽時再把它選回來就好。

 

 

TEAC官方網站請點我

 

 


簡單聽感分享:

訊源是CD轉的FLAC或MP3,再從電腦USB輸出到AI-301DA,這也是我主要的使用方式,播放軟體是用SONY的Media GO。

undefined

先用IM03來聽聽看

AI-301DA它主打的功能並不是耳擴這個部分,同品牌的UD-301在耳擴這方面就比較有看頭一點,聽了幾首歌之後感覺差異最大的地方就是聲音的力道變強了,不是只有單純變大聲而已,而是很明顯的感覺到聲音變得飽滿,我想這應該就是推力足夠的感覺吧。有些歌曲裡的片段會有聲音比較小的部分,這個時候就可以感覺輸出聲音變得乾淨了一點。但有一點我想講的是IM03上擴之後,我覺得低音聽起來有點不一樣了,感覺沒有以前那麼深了,但聲音聽起來比較結實了一點,收放的速度也比較快一些。除此之外跟電腦或手機直推相比,差異的幅度其實沒有我想像的大。如果是單純要當耳擴的話,還是去買UD-301吧。

 

 

undefined

接著再用PRO500來聽聽看,如果一個人聽音樂的話,耳罩真的是最好的選擇,以前在聽這支耳罩時都得把音量調大一點才會覺得好聽,現在音量不用調到那麼大也可聽到很飽滿的聲音了,大致上的聽感跟IM03差不多,但低音聽起來卻多到變得氾濫,而且人聲的部分就變暗了一些,這點不知是不是新機需要burn in,我是還可以接受,就繼續聽聽看還有沒有變化吧。


11/28更新

接上段的最後一句,本來以為使用一段時間後,聲音會有什麼奇妙的變化。但是很可惜,經過這兩個月的時間,聲音跟剛買來時相比並沒有什麼改變,而音質的提升其實也很有限。如果對於AI-301的耳擴功能有什麼幻想的話,就不要有太多期待了,畢竟它也只是一款綜合擴大機而已。

 

 

 

 

undefined

這次開箱主要就是要組個二聲道,先把擴大機的部分作個介紹,下一篇就是揚聲器(喇叭)了。

 

 

 


 

下面是簡易的規格表,資料來自TEAC官方網站。

AI-301DA規格一覽
D/A 轉換器  BurrBrown PCM1795
藍芽版本 V2.1+EDR
輸出端子 螺旋式(與香蕉插AWG8喇叭線相容)
最大輸出 60W + 60W (4 Ω, 20Hz to 20kHz, JEITA)
30W + 30W (8 Ω, 20Hz to 20kHz, JEITA)
額定輸出 43W + 43W (4 Ω, 20Hz to 20kHz, THD 0.1%, JEITA)
22W + 22W (8 Ω, 20Hz to 20kHz, THD 0.1%, JEITA)
支援抗阻 4 Ω to 8 Ω
類比端子輸入 RCA
數位音頻輸入 USB typeB(USB2.0)
PCM檔案取樣率 32k/44.1k/48k/88.2k/96k/176.4k/192k Hz
Bit 位元率 16/24bit
同軸輸入 RCA
光纖端子 光纖數位端子
耳機輸出 6.3mm(1/4")立體聲插孔
最大輸出 100mW + 100mW (with 32 Ω load, 1kHz)

尺寸(W×H×D)(包含突出部分)

215(W)×61(H)×254(D)mm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1111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vin d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